随着万物互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中国就像一座现代化信息大厦,需要时空三维框架或底座,去承载和关联各类社会-经济-环境信息,支撑时空计算与时空智能。以往人们主要是通过公共编码、位置匹配或关系计算等,实现不同数据信息之间的时空关联、跨域连接,但面临着自动化低、时效性差等困境,使得数据烟囱、信息孤岛问题凸显。20世纪90年代,英国测绘部门提出构建地理实体,采用唯一标识、一体化表达、增量更新等技术手段,生产和提供以地理实体为特点的数字国家框架(Digital National Framework,DNF),方便与其他社会经济信息的关联与集成。而实景三维中国的核心产品“地理实体”恰好响应了新时代各界对高质量时空信息的旺盛需求,可望成为数字中国的智慧数据基底。
时空连接是利用地理实体的空间载体作用,通过多源异构物联网、互联网等各种非空间数据的接入,对所关注业务对象的生命周期时间状态和空间地理位置状态进行追踪,实时地记录和监测基于空间位置的各项业务数据,构建能反映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通-映射关系的数字孪生体,实现宏观、中观和微观数据的泛在连接、万物触达及全面感知,把整个世界变成人-机-物有机融合的三元空间。从而打破行业、地域等因素形成的数据条块分割,突破沟通和协作的时空约束,以时空信息驱动万物互联,支撑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重组生产要素,重构发展模式,重塑发展态势,赋能全社会数字化和高质量发展。
针对数字中国建设和各行各业数据连接融通的实际需要,以地理实体作为时空连接纽带和描述单元,以地物蕴含的丰富社会经济信息和知识为核心,研究多维属性信息采集、关联、表达等核心问题,提出跨领域社会经济信息的集成整合方法,发展地理实体识别、同名实体匹配、关联规则构建、多源属性传递、属性协同挂接、赋值与处理以及多维信息决策分析等关键技术,实现国土空间范畴内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等的集成建模与综合表达,继而通过业务场景的融入,以数据链驱动业务链,形成精准、可运行的实景三维数据空间,构建面向行业应用的大数据平台和赋能解决方案。除了事先固定的时空连接之外,还需要通过时空计算、推理、演绎和学习等手段,实现实时或准实时的时空连接,解决数据建而未连、连而不通、通而不畅等问题。从而以时空信息驱动万物互联,支撑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推进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赋能政府管理决策,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服务百姓美好生活。
坚持应用导向和目标导向,通过政-产-学-研-用的有机合作,加强对时空连接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研究,研建数智化的时空连接技术体系及相应的生产工具,强化学科交叉协作,吸收相关行业专家参与研发与应用,将时空信息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大场景,选取浙江等优势地区作为示范区,打造低空经济、文旅融合、数字公安、低效用地等典型范例,推进全链条的科技创新、优势互补,落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行业新质生产力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