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资讯
首页 新闻动态 实验室资讯
撸起袖子加油干 ——莫干山地信实验室采访记
2024-07-10     来源:《中国测绘》2024年第5期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在德清县城绿意葱茏的城市景观带中,几块竖立其间的城市品牌标识格外醒目,无一不彰显着这座浙北小城的独特风姿。

走进地理信息小镇,笔者惊讶地发现,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办公楼与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办公楼几乎“零距离”。

对联合国而言,这是将机构直接“嵌”在了地理信息产业的中心;对实验室的创业者们而言,这是国际化的舞台来到了“家门口”。这种双向赋能,使大家对莫干山地信实验室这个创新高地有了更多的期待。



2023年11月10日,当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和浙江省省长王浩共同揭开覆盖在牌匾上的红布,莫干山地信实验室终于在世界面前亮相了。这个测绘地理信息领域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被部省领导寄予厚望。

顶层决策指向哪里,基层战斗力就部署到哪里。为了实验室尽快正常化运行,来自部、省、市、县4级单位的28名同志到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属地办公,分成综合组、发展规划组、国际合作组、人力资源组、条件保障组5个小组,明确职责分工,集中推进具体筹建工作。了解掌握国家科技政策导向,跟踪相关学科前沿方向,制定各种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规章制度,招才引智,装修办公场所……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起来。

时间紧、任务重、期望高、责任大,可以说是筹建团队每个人的共同感受。大家几乎每天保持12小时以上的工作强度。白天,分组讨论修改方案;晚上,按计划汇报各小组进度;会后,又是一系列的材料调整与完善。经常夜已深,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打印机还在“吱吱”作响,划破了小镇的宁静;饿了,泡桶面解决;困了,和衣而眠,灵感来了又“噌”地起来接着干。

这是一次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冲锋。一摞摞材料搬进会议室,一次次辩论思路越来越清楚,一遍遍论证方案越来越科学,大家对实验室的认识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牵引实验室发展的‘牛鼻子’有哪些?”“如何将优质资源盘活升级,助推学科发展”“如何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引才用才桎梏”“如何培育应用生态”……经过对一部部国家政策、规划的详细研究,一场场头脑风暴中思想火花的碰撞之后,实验室的发展方向、主要任务、运行模式、组织体系等逐渐清晰,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图片

筹建团队研讨工作方案



作为国家命题的应试者,团队成员自始至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昂扬的斗志,用光荣使命铸就钢铁意志。在强烈的责任感驱动下,可以说大家都拿出了拼劲。”实验室主任陈军院士在精气神上对这支队伍给予充分的肯定和信任。

实验室是部省合作共建的重大创新高地,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作为代省政府履行职责的部门,对实验室筹建工作高度重视,派厅分管领导闵建平副厅长现场坐镇指挥。尽管厅里分管的工作千头万绪,闵建平还是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到实验室,每周都抽出一两天时间,坐一个多小时的车,从杭州赶到德清,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点问题出谋划策、集中处理,尤其对实验室如何创新体制机制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张利明、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科技业务处处长张鹤、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吴晨琛,都是从部直属单位抽调的骨干。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原单位工作和实验室筹建工作一肩挑,最多的时候一周往返北京德清3次。要知道,北京到德清单程高铁就要6个多小时,个中辛苦自不必多言。

回想起筹建初期的情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到一个字“冷”!实验室挂牌时正值11月,冬天的南方与有暖气的北京相比,体感温度差别很大。“南方的冷是那种沁入骨髓的冷,回到宿舍即使打开空调,也要很久才能感到身上有点热乎气儿。”他们只能慢慢调整,直至最后完全适应新环境。

张利明是发展规划组组长, 虽然曾多次参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但这次他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为了编好实验室发展规划和建设运行实施方案,他和组员们在陈军院士、张继贤总工带领下,翻阅大量同类国家实验室规划和相关学科资料,到部深地实验室、浙江之江实验室、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单位调研,学习典型做法和经验成果,最终明确了实验室的四大方向、六大任务。“写本子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磨合、统一思想的过程。现在,实验室的发展方向、主要目标和任务都明晰了,干就是了。”此时的张利明暂时卸下重担,“该回北京看看俩孩子了”,笑意顿时浮现在他脸上。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地理信息管理处处长楼燕敏表面看是一位典型的温婉可亲的江南女子,但工作起来那种雷厉风行的做派令笔者大为叹服。作为综合组组长,她可以说是整个筹建团队的“大家长”,领导工作的统筹安排,向部省领导汇报实验室进展情况,与省级部门协调相关事宜,各种会议安排……面对无可避免的繁杂琐碎,她凭借过人的工作能力,把每件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她说,这段时间如何兼顾好处长和组长的双重职责,是一大考验,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这种考验带来的是无数个夜晚灯光下的默默耕耘。

为快速打开工作局面,浙江厅从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厅属单位抽调骨干,组建筹建团队。测科院全力支持,提供德清的两幢办公楼作为过渡用房,并选派9名精兵强将,由副院长李爱勤带队,常驻德清参与筹建工作。接到指令的第二天,他们就收拾行囊赶赴德清,而且一呆就是6个月,“5+2”“白加黑”地奋战在一线。李爱勤更是冲锋在前,“咱们再研究一下,还有没有更好的表述”是他常对大家说的话。他的一言一行,成为精益求精、严谨认真、废寝忘食的生动注脚,并引领和激励着每位团队成员,大家互相协作、团结一心,向着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冲刺。

“这些骨干多数是共产党员,能够吃苦在前讲党性,意志力、执行力很强。”实验室执行主任张继贤欣慰地说,“党支部发挥出了战斗堡垒作用,无论平时还是关键时刻,这些业务骨干的敬业奉献精神让人感动。”



采访期间,偶遇来实验室调研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陈常松。他对笔者说,建设莫干山地信实验室,是部党组提升测绘地理信息要素保障能力,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数字中国建设和全球治理变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心作为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一个重要的科研生产单位,支持实验室建设运行责无旁贷。我们有基础、有人才,对新技术、新成果的需求也非常迫切。因此,我们将与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密切合作,为实验室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借助实验室这个重要平台提升中心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知行合一,笃行致远。中心不仅派出了陈军院士、张继贤总工两位重量级科学家,还派出多名技术骨干参与实验室筹建,并酝酿了一些科研专项的攻关工作。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各单位的鼎力支持,何愁大业不成?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实验室10万平方米办公区加紧装修,100套宽敞整洁、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的人才公寓在静候主人,150个招聘岗位正虚位以待。

“一年内实现正常运行,组建若干个由高级专家带领的高层次科研攻关团队,建成‘地球大脑’原型,全面支撑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业务工作,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级人才”已然成为大家新的目标。

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列入计划表,一项项指向清晰的任务陆续下达到各单位,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又开始紧张忙碌起来。莫干山地信实验室这艘战舰正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