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北部,一座名为德清的小城正以惊人的速度吸引全球目光。
8月6日下午,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团来到德清。这里不仅是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的所在地,更是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德清地理信息小镇
从千亿级参数的地理空间大模型到实景三维低空经济,从政府精准扶持到企业组团出海,德清正以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为双轮,推动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
玄衍大模型:生成式AI让三维建模效率提升10倍
7月20日,由自然资源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莫干山地信实验室正式发布“莫干・玄衍1.5”地理空间大模型,标志着中国在三维生成式建模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用户仅需上传少量不同角度的建筑照片,几分钟内即可完成单体建筑的精细重建。”莫干山地信实验室高级技术专员徐颖介绍,玄衍1.5突破了生成式AI与3DGS融合建模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倾斜摄影三维建模存在的数据需求量大、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实现了利用少量照片高效生成高质量实景三维成果,数据量需求降低90%,建模效率提升10倍以上。
该模型已具备全域视觉感知、遥感影像解译、三维智能生成、地图智能识别、时空查询分析、专业知识问答、复杂报告生成、任务编排与工具调度8大核心能力,能够为卫星遥感监测、城市综合管理、灾害防治调度等应用场景提供基础支撑能力。
实景三维赋能低空经济:为城市空中交通导航
乘直升机空中看德清,坐“空中巴士”15分钟就能从德清抵达杭州,线上下单无人机物流配送到家……在德清,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展和丰富。
“在地面交通上,我们已经有了成熟的地图和导航。未来在三维空间上,我们也需要有这种空中的地图和导航技术”。莫干山实验室技术专家韩丰宇介绍说,只有这样低空经济才能真正飞得起来、飞得安全。
莫干山地信实验室航拍图
依托实景三维数字化的手段,莫干山实验室将低空三维空间上的要素数字化,将不同来源、不同尺度的数据进行统一化处理,使其能在同一个尺度进行空间运算,构建实景三维数据底座。在此基础上,引入权威的低空运行规则及标准,集成相关空中导航技术、安全管控和仿真评估等技术,对低空空域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构建低空三维导航地图来支撑城市空中交通。目前,已在德清、杭州、绍兴等地设立先飞区,验证无人机在城市复杂环境下的安全飞行能力。
在德清地理信息小镇,400余家地理信息企业已形成从数据采集到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产业规模已接近百亿级。
“政府不仅给政策,更给思路。”浙江正元副总工程师王万斌对记者说。当地方政府提出“地理信息+”战略时,企业快速向融合应用转型,成功实施了全域水生态、气象预警等项目。目前,德清正聚焦“地理信息+低空经济”等新赛道,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地理信息产业:加强国际合作,助力企业出海
面对国内市场竞争,德清企业正加速“走出去”。今年7月,沙特米特科技入驻德清,并与四家本地企业签署合作意向,共同开拓中东市场。
“通过国际平台出海,心里更有底。”明途科技董事长廖明说,该公司计划借助米特渠道,将测绘设备销往沙特。“这应该是我们国内地理信息企业一种新的发展出路。”
记者从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地理信息创新发展与国际交流合作分会了解到,今年以来,德清通过多层次国际合作推动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已与沙特、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建立深度合作,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德国INTERGEO等国际展会。
随着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户,德清的国际合作步入快车道。2024年,首届联合国地理信息周在德清举办,吸引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千名代表参会。2025年,德清作为中国代表受邀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分享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实践经验。
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
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
“德清经验正在转化为全球公共产品。”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主任李朋德说。湖州的“两山指数”评估模型已被推介至联合国,成为可持续发展样本。
从德清到联合国,这座江南小城正以科技为笔、合作为墨,在全球地理信息产业的版图上书写中国方案。随着第二届联合国地信周的筹备推进,德清的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中国地理信息技术的创新实践,正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